4. 手机有多种快门触发方式
大家最熟悉的一般都是手机摄影界面上的虚拟快门,这是最常见的快门触发方式。以 iPhone 为例,还有其它几种快门。如音量键,这个动作会更接近用相机拍照。再如,当手机插上耳机的时候,用耳机线上的音量键也能作为快门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还应该熟悉从手机锁屏界面快速进入拍照模式的方法,以 ios 10 操作系统为例,从屏幕右侧边缘横向滑动可以快速进入拍照界面,很多时候因为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会错过突发的场景。
手机的多种快门触发方式并不是噱头,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情景下的拍照可能:如音量键就很方便「单手摄影」的情况。如果是纪实摄影不想给被摄者造成压力,用耳机触发快门,或许会隐藏自己的拍照动作。
△ 韩松/摄,iPhone 7p. 莫斯科地铁中,用手机线触发快门抓拍的人物
前面已经说过,手机摄影是即兴的、突发的,因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多种触发快门的机关。毕竟,能拍出好照片的场景转瞬即逝。
5. 手机有应对大光比的措施
什么是大光比?就是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光线差异特别大的场景。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困惑,自己拍出的照片要么就是阴影的地方一片死黑,要么就是光亮的地方过度曝光。手机的 HDR 功能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。
HDR 是高动态曝光的缩写。在 iPhone 拍照界面上方的中部便可以打开这个开关。在 HDR 模式下拍照,手机实际上进行了三次曝光,一次「过暗」,让亮的地方显得和谐;一次「过亮」,让暗的地方显出细节;一次「正常」,让中间部分获得曝光。三张曝光会在瞬间合成,呈现一幅阴影还是有细节,高光不曝光过度的画面。
△ 大光比照片不用HDR的弊端
△ 打开HDR,能够修正一些曝光
大光比的情况如此之多,超出我们想象。特别在日出日落、阳光强烈或是有灯光的情况下。因此我建议可以打开「自动HDR」,手机自动判断是否要触发该功能。目前 iPhone 的 HDR 功能会生成两张照片,在计算速度上会稍有拖慢,对于连续的抢拍,建议关掉 HDR。
6. 抓拍不妨用连拍
高速连拍不是相机的专利。iPhone 摄影界面,按住虚拟快门(或是按住音量键、耳机音量键)会进行每秒 x 次的连续快门,生成一组照片,而自己可以在相册中选取自己想要的几张,同时决定剩下的是否删除。
拍摄奔跑跳跃,快速运动的时候,不妨试试。
△ 按住任一快门触发方式,即可连拍
连拍功能其实大部分朋友还是知道如何使用,只是在相应的场景下,是不是能够想起并灵活运用。这也是手机摄影学习的重点。
我还是那个观点,学习手机摄影,不光只是学习拍照和后期操作而已,而是学习一套完整的系统。拍照之外,建议大家多关注下面几个问题。
1. 素材──找到自己的兴奋点
「如果你喜欢拍照,那么你一定不是喜欢拍照本身,而是存在一些你特别有冲动记录下来的东西。」这便是自己摄影的兴奋点。
手机摄影最好的做法是多拍熟悉、能够容易得到自己和能很敏锐觉察到的题材。因为这些题材最容易代入我们的情感,同时也最能反映我们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与众不同,最能激发我们的拍照冲动。手机摄影要出好片,不应该是看到别人的好片就去拍,而是看自己生活经历着什么,什么让自己有拿起手机拍下来的冲动。
以自己为例子。原画册工作室有建筑学背景,同时也是城市旅行爱好者,所以我们的作品大多是建筑、城市、人文。我们熟悉和喜爱。因为我比一般人更懂得发现建筑的美,比喜欢自然风光的人更能在城市的活力中找到乐趣。
△ 韩松/摄,iPhone 7p. 建筑和人的关系
△ 韩松/摄,iPhone 7p. 建筑和人的关系
在 Instagram 上,几乎每个摄影大咖的作品都有鲜明的特征。例如柏林的摄影师 Michael Schulz 是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,他的作品大多是自然景观、城市风貌和世间万物,看他的作品,仿佛是在看一本小型的国家地理相册。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公共空间拍摄,旁观者和思考者的心态跃然纸上,是典型的深度旅行者和观察者。体育老师张内咸(我的照片是体育老师拍的)的手机摄影作品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学生,他们天真烂漫。你能感觉拍摄者更多的是参与者和记录者,是带有主观感情的。
与其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拍摄素材,不如说是进行一次深度思考:
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?
自己是喜欢做一个参与者还是安静的观察者?
自己是对光线影子感兴趣还是对鲜艳色彩感兴趣?
自己是喜欢几何规整还是喜欢柔和繁复?
自己是喜欢自然景色还是人物活动?
并不是说我们要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,我拿手机是拍建筑,拍人物,或是拍美食,我们讨论的不是关于「专注」的问题。而是审视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征,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,找到最乐于拍摄的题材,用最舒服的方式,最具冲动的手段来表现。
其实,大千世界有那么几样东西能让我们兴奋便足矣。你的是什么呢?
懂了